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4 09:06:12
竭泽而渔,形容把池塘中的水抽干以捕鱼,比喻那些只图眼前利益,完全不考虑长远后果的行为。它也可以表达为“涸泽而渔”。这个成语源自《吕氏春秋·义赏》
公元前636年,晋公子重耳归国并即位,是为晋文公。当时,曹、卫、陈等诸侯国纷纷投靠强大的楚国,唯独宋国不愿亲近楚国,而是选择支持晋国。因此,楚威王大怒,命其大将子玉率领大军包围宋国首都商丘。
面对危机,宋成王急忙向晋文公求援。晋文公收到求援信后,立刻召见舅父狐偃商议对策。狐偃认为,救援宋国不仅是出于道义,也有助于提升晋国的威望,因此支持出兵。
晋文公问道:“我们的军力不及楚国,有何妙计可以取胜?”狐偃答道:“我听闻,讲究礼仪的人不厌其繁琐,善于战斗的人不惧诡计。陛下不妨采用欺敌之策。”晋文公对此策略感到犹豫,于是又咨询了大臣雍季的意见。
雍季并不赞同狐偃的观点,他以捕鱼比喻说明:“有人为了捕鱼,将池塘水抽干,虽能一时捕到所有鱼,但来年将无鱼可捕。同理,有人为了捕猎,烧毁山林,虽然短期内能捕获许多猎物,但未来将无猎物可得。诡计虽可一时成功,长久之计则必败。”
战争结束后,晋文公在分配赏赐时,雍季得到的奖赏超过了狐偃。这让众人感到非常惊讶,百思不得其解。晋文公解释说:“今天特别重赏雍季,是因为他的见解具有长远的价值,而狐偃的建议虽然能带来短期的利益,却无助于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