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刘墉“罗锅”背后的故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6 09:20:41    

乾隆看到刘墉是个罗锅,戏弄他道:“你能以罗锅为题作诗吗?”刘墉随即吟道:“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乾隆大为赞赏,当场将刘墉点为状元。

大家对刘墉的印象,大多来自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李保田老师演绎的刘墉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跟和珅斗智斗勇,跟乾隆虚与委蛇,勇斗贪官,心怀百姓,简直是正义的化身。特别是他那罗锅背,更是为电视剧增添了几分喜感。但刘墉真的是罗锅背吗?其实并不是。


传说刘墉参加科举考试的殿试时,乾隆亲自主考。乾隆帝看到刘墉是个罗锅,便戏弄他说:“你能以罗锅为题作诗吗?”刘墉随即吟诗一首:“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乾隆大为赞赏,当场就将刘墉点为状元。


又有传说称,刘墉入朝为官后,上朝叩拜的姿势非常奇特,引来满朝文武的捧腹大笑。乾隆看到刘墉本来就驼背,又叩拜得很滑稽,便说:“刘爱卿,你这么一拜,不就成了罗锅了吗?”刘墉立即磕头高呼:“谢主隆恩!”乾隆帝与大臣们都感到不解,忙问刘墉为何谢恩。刘墉笑着说:“按大清律,皇帝赐予臣子封号,封一个字,每年可加俸禄万两。如今皇上封了'罗锅两个字,臣每年便可以多拿俸禄两万两,这真是皇恩浩荡啊!”乾隆帝听后哭笑不得。


这两个故事只是民间传说,是民间为了纪念刘墉而创作。但不管怎么样,刘墉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恐怕他以后只能一直做“罗锅”了。

事实上清代对官员的选拔极为严格,不敢说做官的一定是一表人才,但是起码得是个正常人的形象吧。而且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墉是个驼背,这点大家不必怀疑了。


历史上对刘墉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说他精于书法,尤其擅于小楷。《清史稿》:"墉工书,有名于时。"刘墉从政有道, 《湖南通志》:"刘墉政简刑清,吏民畏服。尝劝捐州县社仓谷凡十二万石,民以为便"。 《诸城县志》:"刘墉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贿,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望风畏之。"


刘墉能深入人心,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百姓心中有杆秤。在看电视剧时会同今日之事进行比较。我国已经对贪腐官员查处多年,一直是高压态势,从不懈怠。奈何还是查不完,抓不完,反腐之路任重道远。百姓希望多一些“刘墉”式的清官,让百姓们的日子更好过,让律法更加公平,让百姓的诉求得到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