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甬派观察|何止一片金叶,望海“暗香”徐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8:39:00    

“卖好‘明前茶’,收成有保证。”

春季,宁海的春茶正氤氲着江南烟雨,也是宁海茶农陈潇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清晨摘茶,下午卖茶,半夜炒茶……即将年满60岁的他,顾不得休息一天,正经历着一年一度的“大考”。

据估计,他的700余亩茶园,今年可产茶超4500斤,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年前有客人提前预订,大多来自宁波周边,冲着‘望海茶’来的。”

俗话说“明前茶,贵如金”。最近,朋友圈被各种细嫩明亮的绿茶画面霸屏。

此时的望海茶,存在感非常弱,但其实力又特别强。

弱在于,除了市区偶有广告,市面上鲜有望海茶的消息。

强在于,大多数宁海茶农销路不愁,有的人只好这一口。

“收益稳定,名气不响。从品质来说,我觉得比有些名气更大的茶更好喝。”

陈潇榆一句话,尽显宁海茶农的底气,也道出望海茶“走不远”的现实。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互联网时代,在红茶、绿茶、白茶、充分竞争的茶叶江湖,“望海茶”要香飘四方,路在何方?

绿叶成金叶

“望海1号”的底气

宁海人制茶,最早可追溯到1208年。

“宁海禅院十一有二……相传开山初有一白衣道者植茶,本于山中,故今所产特盛……”嘉定《赤城志》的寥寥数笔,可为佐证。

从宁海茶到望海茶,这一步,宁海走了数百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海拔931米的宁海望海岗,全国劳模陈洋珠和村民一起,从5间房子起家,创出宁海人自己的品牌茶——“望海茶”。

“当年,我只有17岁,也跟着别人在生产队承包了一块地,学种茶叶。”40多年前的经历,陈潇榆至今记忆犹新。

“别人有技术、有路子,茶叶能卖到宁波去。我种不好也没门路,很快被市场淘汰。”

此后,陈潇榆干过工地、也外出打工过,年少时的“种茶梦”,他一直惦念在心。

“我还是想种茶叶。”十多年前的某一天,陈潇榆向妻子提出了这个想法。“四十多岁了,还吃这苦干嘛?“

虽不情愿,妻子还是支持了陈潇榆的决定。

从茶院镇20多亩茶园起家,如今,陈潇榆的茶叶遍布宁海。

“西边双峰片区300多亩 东边越溪乡220亩,北边茶院镇也有100多亩。”

说起茶叶,陈潇榆滔滔不绝,“每年3月初开始采摘,到谷雨就不采了,之后茶叶达不到我的标准。”

陈潇榆说,他是真喜欢茶叶,“只要干得动,我就一直干下去。”

经年累月,过硬的茶叶品质,为他积累了大量“回头客”。

“过完年,茶叶批发商就会联系我,今年批发价达到近千元一斤。”

卖高价,陈潇榆自然开心。但最好的茶叶,陈潇榆从不会卖给批发商。

每当半夜炒制完,陈潇榆会选出最好的几斤,装进另一个塑料袋。

“这一袋,留给‘望海1号’”。

金山六路7号,宁海茶农都知道的地址。

这里是宁波望海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企业,专门向全县茶农收购优质茶叶再统一推向市场。

每天清晨,茶农陆续拎着塑料袋聚集于此,工作人员现场取样,将茶叶倒入透明玻璃杯,几十杯茶叶现场比试。

香气、颜色、汤色、口味、形状,五个标准,缺一不可。

和比武打擂一样,现场出结果,没被选中的茶叶,茶农还要拎回家。

“有几次‘大师’说我茶叶炒太黄了,我气得睡不着觉,半夜新炒一批,第二天早早送去,被收去了才开心。”陈潇榆坦言,与其说卖茶叶,更像是全县茶农“大比武”,这样的选茶模式,在宁海已持续20多年。

“大师”,是宁海茶农对“85后”钟鹏建的称呼。

年纪虽轻,却已是浙江工匠、宁波市劳动模范,他是“望海1号”茶叶的最终把关人。

收购现场,钟鹏建会将选中的茶叶,再次分成精品、特级、一级、二级四个等级。最贵的精品级“望海1号”,市场价超过1500元每斤。

“40年多前,陈洋珠老人带着宁海人创制出望海茶,‘望海1号’是全县茶农的茶叶优中选优挑出来的,不只为卖高价,这更是宁海种茶人的底气和信心,是望海茶的品质象征。”钟鹏建如是说。

叫好不叫座

金叶的四十“不惑”

“哇,这个茶叶就是上天恩赐的!真的太好了,好羡慕你!”

去年,荷兰籍华人李女士,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到望海茶,立刻向朋友发语音,希望朋友能让望海茶跨越山海寄往荷兰。

“女儿的大学老师,喝过一次望海茶,后来就爱上了这个味道。”

“我朋友,到美国去工作,还托我买望海茶。“

……

每年春茶采摘季,宁海人都能接到一些朋友委托,购买望海茶送礼或留存自用。

与口口相传给“好评”不同,望海茶的市场份额,多年来不见扩大。

“省内市场,龙井占比最高,最近几年安吉白茶异军突起,宁波市内也有奉化曲毫等对手。”钟鹏建表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创至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望海茶,遇到了三大“中年危机”——

从规模看,宁海茶叶种植面积5.4万亩,安吉茶叶规模24万亩,杭州更是超过50万亩,由于宁海特殊的自然禀赋,规模难以扩大,茶农增收就有难度;

从品种看,相比于红茶2-3年的保质期,以及越陈越贵的老白茶,绿茶“保鲜期”最短,而杭州龙井,在江浙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度较高;

从周期看,望海茶为保证品质,一般仅在春季采摘,而其他地区茶农,会在夏秋季继续采摘,以保证市场供应及经济效益,供应时间短,不利于形成品牌效应;

“我也在研制望海茶新品类,尤其是红茶,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生产高品质红茶,将它推广到市面上。”钟鹏建说。

半年前,宁海县成立农业发展集团。望海茶成为“头号项目”,也成为副总经理胡伟峰“头等大事”。

“绿茶市场总体稳定,市场充分竞争,今年我们推出了全新品牌‘望海峰’,力拼高端市场。”胡伟峰透露,今年第一批“望海峰”已全部售罄。

“品质上优中选优,包装上更加迎合年轻人,并推出60g小包装,第一批全部卖完了。”此外,“望海峰”还尝试网络销售,在淘宝和京东开出旗舰店,打响品牌美誉度。

茶叶到茶饮

望海峰“暗香”徐来

40多年前,喝茶是当时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陈洋珠跑遍全国取来“真经”,成就望海茶品牌;

40多年后,茶饮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新选择,胡伟峰渴望在茶饮市场再次“迎难而上”。

“茶叶市场可以说是一片红海,而在茶饮市场里,我们发现一片‘无人区’。” 胡伟峰直言,这是一次冒险。

“霸王别姬,是以云南茶饮为特色,原材料来自全国各地。望海茶,想做全国第一个茶叶原产地的茶饮品牌,所有茶叶原材料都来自全县茶农。”

与记者交谈中,胡伟峰拿出厚厚一叠茶饮品牌规划。

“我们已联合国内知名大学,成立茶叶研发中心,联合第三方运营团队,研制推出‘霞客茶’、‘福茶’、‘养生茶’等六大系列,目标受众就是‘00后’。”

目前,位于宁海西子商圈的品牌首家旗舰店,已进入最后装修阶段。

“面积达500平方米,一楼是茶饮,二楼做研发,除了茶饮,消费者还能品尝地道的宁海糕点,希望今年开游节,能让大家喝到宁海本土茶饮。”

最近,“茶饮圈”新闻不断,“雪王”蜜雪冰城成功“登基”港股;沪上阿姨也成功取得港交所备案;霸王茶姬境外发行上市也获证监会备案,胡伟峰也关注到这些新闻。

“我们背后,是万千宁海茶农,我们想做的,是茶农做不到的事,提高茶农收入,打响望海茶品牌,才是我们的目标。”胡伟峰透露,目前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开设5家直营店,“如果进一步扩大规模,也会将选址扩到沿海发达城市周边。”

当“望海1号”的嫩芽在玻璃杯中舒展,当望海茶的茶香飘向年轻群体,宁海茶人用四十余年沉淀的匠心,必将在茶饮江湖劈开一条破局之路。

在春茶季的晨雾里,老茶农的炒锅与研发室的试管共同升腾,望海峰上的茶故事,正等待书写新的黄金章节。

记者 龚一鸣

编辑 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