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2:00:00
《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8.0版行动方案)提出,深化世界银行对标改革,在获取经营场所方面,探索制订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和重点项目审批名录;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流程,提升不动产登记网办比例;提升“一站式施工许可”“一站式综合竣工验收”等改革成效。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获取经营场所是其中关键的一步。上海各区积极作为,全力帮扶。比如,金山区创新推出 “交地交证抵押开工” 四同步服务,加速企业落地;浦东新区推出“三即时”服务,让企业快速完成相关手续;青浦区先行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试点,进一步加大环评简化力度。一起来看↓
金山区 “四证齐发”
为企业转型按下 “快进键”
一天内完成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桩基)、不动产权证书和不动产登记证明(抵押),上海市首例存量土地盘活“交地、交证、抵押、开工”实现四同步,推动项目正式进入开发建设“快车道”。
据了解,该项目为上海南亭医疗健康科技港项目,该项目地块原权利人为上海爱默金山药业有限公司,自2017年产业结构调整后便处于待开发的沉睡状态。2022年12月,在各方努力推动下,上海麦迪睿医疗科技集团旗下申菱医疗与爱默药业携手合作,成立上海南亭医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专项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与开发建设。项目以医疗器械设备和康复医学工程技术产业为主导,计划投产3年后达纲,预计年产值可达35504万元。
“按照传统流程,我们需要经过四到五个部门的审批,这可能会导致项目比现在实行的‘四证齐发’模式晚两到三个月启动。若项目延迟两到三个月,将会产生误工费、代工费、设备租赁费等一系列额外费用,同时银行贷款的发放时间也会相应推迟。这对于我们民营企业而言,资金压力非常大。”项目负责人说,“发自内心感谢金山区提供了这么好的营商环境。”
原来,在了解到企业对融资贷款和尽快开工建设的需求后,区规划资源局立即组建“交地、交证、抵押、开工”工作专班,多次组织召开专项会议,深入研讨项目细节。一方面参照已常态化开展的“交地即发证”,由不动产登记“首席登记官”主动向前延伸不动产登记服务,提前开展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预审等工作,打通上游相关业务环节;另一方面,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项目特点,理清改扩建流程,完善项目规划条件,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提前介入、容缺预审、告知承诺”等服务模式,靠前服务企业。同时,与区建管委就施工许可证核发所需的各项材料进行细致的沟通协调,将串联审批调整并联同步审批,实现从拿地到开工的高效衔接;主动对接区税务局第三税务所、中国建设银行上海金山石化支行,指导企业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及相关税费,引导金融机构提前介入开展贷前调查和授信审批,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交地、交证、抵押、开工’四同步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政务服务机制,通过整合政府部门资源、简化审批流程、强化协同联动,实现土地交付、不动产权证办理、抵押登记和项目开工等环节的同步推进,由串联审批调整并联同步审批,预计项目审批周期平均至少缩短2个月的时间。快速抵押融资模式特别受企业欢迎,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很大。”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金山区营商环境服务理念正在积极转型,从“被动审批”转向“主动服务”,体现“放管服”改革成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浦东新区推出“三即时”服务
助力不动产纯抵押注销业务快办快结
近日,在浦东不动产登记交易大厅内,前来办理业务的邵女士对这里“马上就办”的服务模式赞不绝口。她表示,因工作需要,自己经常要为客户办理抵押注销业务,“之前,一个窗口要处理多种业务,虽说抵押注销本身耗时不长,可要是前面有办理其他耗时较长业务的,等待时间会长一些。这次在‘马上就办’窗口办理,现场取号后很快就能到窗口办理业务,办理结果也很快就能在手机上查到,前后不过10分钟左右。”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近日,浦东不动产登记中心将部分“简事快办”窗口升级为“马上就办”专窗,全力打造更为高效、便捷的“最多跑一次”服务模式。这些“马上就办”专窗专门针对浦东地区的不动产纯抵押注销业务,创新性地推出即时受理、即时审核、即时办结的“三即时”服务,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零等待”。据悉,这也是全市各区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中率先开设的“马上就办”专窗。
交易大厅日常办理较多的业务包括一手房买卖、二手房买卖、抵押登记、注销抵押登记以及补证等。以往,纯抵押注销业务在窗口受理后,需将材料统一送至南泉北路中心总部审核,因此往往要到第二天才能办结。现在,负责审核的工作人员就在大厅内办公,窗口受理后能立即现场提交审核,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实现快速办结。
为了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目前,浦东不动产登记中心已第一时间推出“全程网办,线下帮办”的特色服务模式,让群众办事更加轻松便捷。浦东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说:“对于那些不太擅长线上办理业务的人群,工作人员会在现场给予耐心指导。考虑到部分群众的办事习惯,若他们青睐线下办理方式,也可以直接前往窗口办理业务,让办事选择更具灵活性。而这,也正是我们这次推出‘马上就办’专窗、致力于打造多元化服务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悉,浦东不动产登记中心还将全力以赴打造“线上全程网办、线下即来即办”的新型服务体系,持续拓展“马上就办”专窗的服务范围,做到快速响应、迅速处理,让企业和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优质、便捷、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
下一步,浦东新区规划资源部门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解难题促实效,提升规划资源服务质效,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青浦区推动项目环评联动简化改革
赋能新城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试点基础上推动项目环评联动简化改革,青浦区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新城范围)作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试点区域,积极开展相关研究试点,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成果的落地应用。
一是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通过全面系统的污染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资源能源利用及碳排放调查,识别各单元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发展制约因素,结合规划方案,开展规划资源承载力及环境影响分析,聚焦产城融合区域、环保矛盾突出区域、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周边区域、生态敏感区域等提出空间布局优化建议和环境管理策略。
二是划定环境评价单元。以青浦新城为研究范围,在区域开发现状及规划分析基础上,深度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综合考虑区域功能属性,在全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空间划分,形成覆盖新城全域、功能类别、管理主体及边界清晰的环境评价单元。
三是制定环境管理清单。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识别各类评价单元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发展制约因素,开展资源承载力及环境影响分析,提出空间布局优化建议,结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等管理要求,针对每一个评价单元和主导行业分类制定差异化、精细化的环境管理清单,形成“一单元一清单、一行业一清单”。
四是制定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建设项目管理名录。以青浦新城为案例,以“严守底线、应放尽放”为原则,在本市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名录基础上,制定配套的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建设项目管理名录。完成区域评价成果编制、并按有关程序备案发布后,区域内纳入管理名录、且符合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清单的建设项目,实行豁免环评管理,进一步加大环评简化力度。
青浦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率先开展新城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试点并取得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区域空间环境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高度融合,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事中事后监管、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等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创新思路,为上海市全面推广实施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提供宝贵经验,发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环评和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引领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查阅更多
上海营商案例
资料来源:i金山、浦东发布、绿色青浦
编辑:陶玉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