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15:20:00
以山为骨、以江为脉,雄奇壮美、洒脱奔放——这是重庆的自然禀赋,更是独特标识。穿楼而过的轨道、跨越江河的桥梁、盘旋崖壁的公路,8D立体奇观,塑造城市之形。重庆独特的山水,不只是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更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具象表达。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游客在桥上漫步,欣赏美丽夜景。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当八方来客看向洪崖洞错落的灯火,看向滚滚东流的一江碧水,以及忠县石宝寨悬崖舞台上演绎的《烽烟三国》、年轻舞者化身大足石刻石壁上的飞仙、武隆天坑地心探险的灯光点亮溶洞……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重庆的雄奇山水,更是重庆人在立体空间中开拓的智慧、勇气和创新。
▲大足区,宝顶山石刻景区里游人如织。特约摄影 瞿波
山水贯通古今,重庆少有坦途,坡陡坎多,江流湍急。但巴人依山筑城,临水而居,在峭壁凿出石阶,在陡坡筑起吊脚楼;纤夫喊着川江号子,肩扛麻绳,逆流行进,全力与激流抗争。这些与险峻环境共生的岁月,深深烙印在城市记忆之中。那些“爬坡上坎”的日常,早已化为一种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的精神。
▲渝中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游客在草帽天幕下逛街。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山水孕育新生,无论是层峦叠嶂的山区,还是在高低错落的街巷,从大山大水中沉淀下来的坚韧依旧鲜明。山高水急处,脚下自成路——这是一群人的选择、一座城的态度。重庆,拥有超过1.4万座桥梁,仅中心城区隧道数量就超过200座,创下多项世界纪录。山重水复,在重庆人眼中,从来不是行程的终点,而是无限可能的起点。置身重庆,看山是山,是天地造化的雄奇;看山又非山,是巴渝风骨的符号。
天堑磨韧,江涛淬魂,每一步都是山水,每一次都是跨越。重新发现城市之美,是在读懂江河与群山写就的壮阔诗篇,更是在感受这座城将天地之险化为“坚韧、忠勇、开放、争先”城市精神的人文之力。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罗建军
审核:李露
主编:马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