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8:17:00
青砖黛瓦映秦岭,稻香咖啡话振兴。在蓝田县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场关于"变废为宝"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田园牧歌。近日,全省59名资深记者在省记协主办的"田野大讲堂"活动中,共同探寻了蓝田民宿经济背后的发展密码,咸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贾利婷参加了此次活动。
走进蓝田县普化镇陈家滩村的方若·谷仓集度假民宿,一座座纯白色的现代建筑群与百亩稻田形成鲜明映照,一幅优美惬意的山水画映入眼帘。意想不到的是,这家民宿的前身竟为村里的一所废弃学校,改造时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框架,融入地中海风格。而这里的稻田不仅仅是景观载体,更延伸出稻米加工、稻作文化体验等产业链条,形成“农田景观—农事体验—农产品深加工”三级价值跃升,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不远处的另一家民宿“水麓蓝山”,是一所园林式民宿,这家民宿也是在闲置学校旧址和原村委会办公场所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项目整体与附近的水陆庵文化景区及秦岭生态空间协调一致,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美。水麓蓝山依托秦岭生态本底,采用本地青石竹木建材比例达90%,雨水回收系统实现灌溉自给率70%。其山间餐厅的有机食材从采摘到上桌控制在2小时内,构建“生态种植—即时消费”的短链模式,获评西安市精品民宿示范点。
在蓝田县,闲置(废弃)校舍被有效利用并深度开发为休闲产业,陈家滩村并不是孤例。位于白鹿原东部的前卫镇“将军故里”疙瘩村,因汉代长水校尉屯兵而得名,历史上多位名人曾担任过长水校尉,包括三国时期的袁术、诸葛亮之弟诸葛均、数学家祖冲之等。这一历史渊源赋予了将军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村子以“将军故里”为主题发展民宿。在村中心位置,一家名为“凫咖啡”的店铺格外醒目——这里之前是村小学旧址,校舍闲置多年。和美乡村建设启动以来,立足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过程中,把旧房子改造为不同类型的民宿以解决游客的吃住问题,同时把闲置校舍、校园综合改造利用,发展咖啡、露营等其他休闲业态。今年春季整体改造完成后,店名以旧村名“凫峪”中的“凫”为正式名称对外营业。村内民宿因兼具关中民居特色与现代设施,成为短剧拍摄热门取景地,月均承接剧组拍摄达10天。白鹿原影视城的辐射效应进一步放大了其文旅价值,相关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40万元。
【记者手记】
蓝田民宿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创造的复合价值:方若·谷仓集的稻作文化体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水麓蓝山的生态运营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凫咖啡则通过文创产品和承接剧组拍摄,展现了文化IP的巨大潜力。从“卖风景”到“卖体验”,从“流量”到“留量”,蓝田民宿的探索证明:乡村振兴不是“涂脂抹粉”,而是要让文化活起来、产业兴起来、百姓富起来。在这条路上,每一栋民宿都是一盏灯,照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更多可能。
(咸阳融媒体全媒体记者 贾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