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女性盆底康复新利器,助力女性解决尿失禁、子宫脱垂困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1:34:00    

鲁网4月10日讯盆底肌是支撑盆腔器官的重要肌肉群,其功能完整性直接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无论是年轻产妇,还是中老年女性,身体都可能频繁出现以下微妙变化:

一打喷嚏或咳嗽,感觉到下身涌出一股“暖流”;和闺蜜约一次电影,能跑三四趟厕所;时不时腰背还疼;下体总感觉有异物,排便困难。

若存在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至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盆底康复中心就诊,由专业医师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盆底肌的三大功能

盆底肌群如同一张“吊网”,将阴道、子宫、膀胱、直肠等脏器紧紧吊住,并维持着三大重要功能:支撑、括约(收缩与舒张)和性功能。

1.支撑功能:孕期时,盆底肌需承托住子宫的重力;分娩时,在松弛素作用下,盆底肌变得松弛,以利于胎儿娩出。

2.括约功能:盆底肌收缩帮助控尿和辅助控便,舒张时则利于排尿和排便。

3.性功能:盆底肌群中会阴部肌群的收缩会增强性唤起和性高潮。

如何测盆底肌的健康程度:排尿的过程中,尝试憋住流动中的尿液,这时感受到明显收紧的肌肉就是盆底肌。如果感觉有困难,说明你的盆底肌存在松弛的状态。

二、长期盆底肌松弛影响健康

在女人的一生中,盆底肌会遭受两次重创。第一次是怀孕分娩甚至多次阴道分娩,如果产后再恢复不良,过早参加体力劳动,会极大地影响盆底组织张力,削弱盆底肌的支撑力量。第二次是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身体肥胖,久坐不动等,导致支持结构萎缩,造成盆底肌松弛,尿道功能下降。

盆底肌损伤给女性带来了诸多难言之隐:

1.器官脱垂: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容易引发痛经、月经量多、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2.排泄障碍:漏尿、尿频、尿急、大便失禁、便秘,易引发尿路感染等疾病。

3.性功能障碍:性冷淡、性高潮缺乏、性交痛,易产生夫妻矛盾,影响家庭和谐。

据统计,我国有超3成已婚育女性有漏尿的症状,产后56天内子宫脱垂发生率达80.64%,45-80岁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病率达75%,这些数据提示女性盆底康复迫在眉睫。

三、不用脱裤子的产后盆底康复技术除传统的凯格尔训练外,目前有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手段正在被广泛接纳——它就是盆底磁刺激仪。

磁刺激技术应用于盆底疾病治疗已有20余年历史。因其无痛、无创、无侵入、易操作及不用脱裤子的便利性等,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盆底磁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原理:

改善盆底疾病,减少盆腔及下腰部疼痛:通过磁刺激盆底或下腰部神经,可干扰疼痛信号的传导,提高神经疼痛阈值,有效治疗盆腔痛或下腰部疼痛。

改善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疾病:盆底磁刺激可达盆腔深部神经肌肉组织,通过刺激盆底神经,引起盆底肌肉收缩,有效提高盆底肌的肌力,改善器官脱垂的程度。

此外,该疗法还可改变盆底肌群的活动,提升盆底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较广泛应用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中国盆腔器官脱垂诊治指南(2020版)》推荐将磁刺激作为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的补充疗法。盆底肌训练(PFMT)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增强薄弱盆底肌群的力量与协调性,改善盆底支持功能。临床实践中可辅助电刺激、生物反馈或磁刺激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预防和巩固盆底功能、康复盆底肌功能:磁刺激通过连续作用于盆底神经末梢和运动终板 (即神经肌肉接头),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肌群收缩功能。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能显著促进盆底功能康复,降低疾病复发率。

年轻妈妈在产后黄金期(产后42天至6个月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更快恢复盆底功能,降低远期盆底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已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中老年女性,及时规范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盆底磁刺激疗法适应证广泛,包括: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康复、排便障碍、慢性盆腔疼痛及盆腔术后康复等。

盆底磁刺激仪能根据盆底功能损伤程度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女性尽快恢复盆底健康功能。(通讯员 李安荣)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45 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