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开拓全球市场,从“中国洋浦港”启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8:52:00    

闯海5年,王渊明越来越爱这片海。


不久前,他一口气投入近5000万元购买了一艘国际货轮,直接奔向海南,加入“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开拓全球航运市场。


乘风破浪,机遇辽阔。海南立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依托政策、区位、开放型经济等综合比较优势,充分释放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红利,加快推进“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建设,全力护航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


如今,“中国洋浦港”国际船舶总载重吨已突破635万吨大关,登记数量与运力规模稳居全国自贸港(区)首位,海南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稳居全国第二,创造海南对外开放里程碑新纪录。


海南船舶,正扬帆全球。从“中国洋浦港”这扇联通世界的国际化窗口中,我们更能感受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放魅力。



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登记港

国际船舶运力5年突破635万吨


迎着呼啸海风,巨轮驰骋蔚蓝海洋,王渊明在甲板上眺望,心潮澎湃:船舶长达117米,型宽20米,载重吨近8000吨。破浪前行,海阔天空。


国际货轮,为何从“中国洋浦港”启航?


航运企业相中的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广阔机遇。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局长蔡映红介绍,2020年6月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登记中心,创新设立便捷、高效的船舶登记程序。


船籍港相当于船舶的“户口所在地”。受益于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这份“户口簿”背后具有极高的含金量。


“省了超700万元,落户立享‘真金白银’!”王渊明说,这是海南自贸港交通工具“零关税”政策带给企业的获得感,这份巨大利好看得见摸得着。不仅如此,他创办的航运公司还可以享受最高15%的企业所得税和15%的个人所得税优惠税率,“两个15%”所得税优惠政策快速落地,有效吸引了企业和人才集聚。


向海图强看海南,越来越多的航运企业汇聚而来。


“老航运”有了新事业——


深耕航运业多年的王渊明经过考察,2021年初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创办丹海航运(海南)有限公司,航运经营发展驶入“快车道”。“搞海运,船不够用了。”于是,今年他购买了一艘新国际货轮,给它起名为“开平”轮,投入外贸航线,开辟航运新事业。


“新航运”开启新航程——


在海南航运企业中,海南准兴海运有限公司是成立刚满一年的“新兵”。“我们将旗下的‘准兴9’轮落户‘中国洋浦港’。”公司总经理陈骥说,这艘远洋巨轮总载重超过8.1万吨,堪称海上“小航母”,也是加入“中国洋浦港”大家庭的最新万吨巨轮。


对准兴海运来说,这艘巨轮意味着企业发展的新起点。注册企业、招兵买马、购入新船、拓展市场……陈骥期待以海南自贸港为支点,逐步扩充运输船队规模,开启新航程,积极参与外贸市场竞争,扩大运输事业版图,让远洋航运事业迈上新台阶。


相约自贸港,共享新机遇。


5年前,“中国洋浦港”刚诞生,那时海南远洋巨轮难得一见。


5年后的今天,“中国洋浦港”已成为海南自贸港航运开放的一张“金名片”——64艘国际巨轮“扎堆”落户海南,总载重吨突破635万吨大关,海南国际船舶运力已稳居全国第二,航运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国际集装箱码头,工人指挥集装箱装船。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创新港

制度集成创新为航运业提供海南经验


海南源海国际海运有限公司负责人段福芹没想到,旗下“源海泽达”轮加入“中国洋浦港”时,在国内首次采用船舶技术参数证明作为船舶技术资料,创造国际船舶登记新纪录。


“省时超50%。”段福芹体验了全新的办事流程,企业采用格式文本形式的船舶技术参数证明替代传统的船舶检验相关材料,极大简化了船舶登记流程,让船舶可以更快领到海南自贸港的新“户口本”。


“全国首创”为何在“中国洋浦港”出现?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是海南自贸港航运开放核心政策。面对这项新政策,海南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新机构,破局先行。


海南在洋浦设立全国唯一国际船舶登记机构——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首创“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体系,一体高效统筹推进“中国洋浦港”籍国际船舶的登记、综合质量管理、检验监督、船旗国服务、政策研究等工作。


新机制,重塑流程。


海南率先实施“全岛一港”国际船舶注册机制,突破了船籍港所有人依据其住所或主要营业场所所在地就近选择的规定,解决了洋浦经济开发区以外市县的企业不能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而适用相关政策的问题。


新体系,优化服务。


海南率先突破国际船舶“三级审查”登记程序,创新推出“两级审查”登记新流程,对在“中国洋浦港”登记的国际船舶仅需实施初审、审批两级审查。同时,聚集企业关切,实施船舶转籍登记“动态办”、政务服务事项“极简办”、不见面审批“网上办”、特色服务“专员办”、船舶证书到期提醒“响铃办”等十项贴心举措,全面提升“中国洋浦港”籍船舶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


“中国洋浦港”,是名副其实的“创新港”。“新”字背后,是坚定突破,更是集成创新。


“源海泽达”轮能拿下全国首单,和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中国船级社海南分社紧密联动密不可分。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副局长张丹竹说,跨单位深度协作、探索破冰,就船舶技术参数证明的申请条件、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办理流程等要求逐项明确,让航运企业有了通俗易懂的一站式标准化办事指南,为全国国际船舶登记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了海南经验。


破壁,牵手,共创——国际船舶往往是价值过亿元的“大单品”,远洋航行必办的证件种类多。曾经,政务事项相对分散、独立,环节多、材料杂、手续繁、耗时长。为此,海南海事、交通、海关、船级社等相关单位建立跨部门联合审批机制,将审批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实现外籍船舶落户海南可“不停航”办证。优化审批流程后,可为企业节省近90%的办证时间,使国际船舶提前投入营运,大幅增加企业的营运收益。


产业港

千亿级航运产业链通世界


奋楫扬帆,通达全球。越来越多远洋巨轮不约而同作出选择,从“中国洋浦港”启航。


世界500强企业中远海运集团“中远海运兴旺”轮是“中国洋浦港”船籍港首艘货轮,新叻海运有限公司旗下的“马跃”轮成为入籍的首艘外资国际船舶。此外还有首艘30万吨级船舶“远华洋”轮、全球首艘LNG双燃料超大型原油船“远瑞洋”轮……


翻开“中国洋浦港”登记目录,选择落户海南自贸港的国际货轮持续上新,“首船”效应持续涌现,运力结构不断丰富优化。


“近悦远来”成为全球远洋巨轮竞相闯荡海南的显著特征。


看国内,近者悦至。作为“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特色货轮,“盛畅777”轮让海南国际航运业拥有了一张递给世界的醒目“名片”——目前全球最大的无限航区重大件甲板运输船。这艘国内建造的国际船舶,按照“在‘中国洋浦港’登记并从事国际运输的境内建造船舶给予出口退税”政策,可享受退税3000万元。据统计,适用船舶出口退税政策,可有效降低航运企业购船成本11%以上。


看国外,远者纷来。“准兴9”轮来自欧洲,航运企业“零关税”进口,在海南自贸港政策支持下,企业可以节约9%的进口关税、13%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税收优惠为企业省下了大量的经营成本,累计超2000万元。


境内造境外购同享政策红利。海南自贸港推出系列重磅政策,全面降低航运企业运营成本。“双15%”税收优惠政策,叠加船舶退税、进口免税等政策,让企业成本优势显著提升。“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释放强劲动能,累计为新造船舶退税4亿元、外籍船舶免税超11亿元。


国际船舶加速上新的同时,国际航线也在频频刷新。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海南稳定运行集装箱班轮航线72条,逐步形成了“兼备内外贸、通达近远洋”的航线新格局。其中,“洋浦—阿布扎比”、美西美东及印度直航航线填补了洲际班轮航线的运输空白,海南已成为中国与中东、北美、南亚新的贸易节点。船舶登记、船舶管理、航运交易、船舶租赁……“中国洋浦港”加快培育壮大“产业港”,千亿级规模的航运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外贸是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海运是海南外贸的“大动脉”。2024年,海南外贸总值达2776.5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出口首次突破1000亿元关口,同比增长43.5%。今年前5月,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超1017亿元。


无限春风来海上。海南持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正吸引国际船舶加速汇聚“中国洋浦港”。挺向深蓝,链通世界,越来越多“海南制造”也更快进入全球市场。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