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5:09:00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讲授国家老年大学“开学第一课”时提到,“老人家常常在家里头勤俭节约,(如果)很多剩饭剩菜不太干净或者不新鲜的话,不要坚持把它吃完,里头含有很多(亚)硝酸盐,(由于)所谓的节约,(导致)得了胃癌。”
因为吃隔夜菜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屡见不鲜,很多人对吃不了的饭菜,经常就放在冰箱里面,第二天、第三天还在继续吃。冰箱里长期低温的环境,确实能够牵制住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但它并不能创造无菌的环境。
来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中,展示了从家庭冰箱中扫描出的真菌:
图源:羊宋贞,冯广达,姚青,王永红,姚雨欣,朱红惠.家庭冰箱中的微生物种类调查[J].生物技术通报,2013(02):195-200.
该报告指出,这些致病菌(枝孢菌、曲霉、青霉等)能够引起的疾病很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消化系统疾病,还能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肌肉等病变,如多种类型的皮癣、膀胱炎、败血症等。
没清洗干净的生食、破损的食物包装、存取食物的双手,都能把这些致病菌带进冰箱,在冷气循环中足以造成食物污染。
蔬菜本身就含有亚硝酸盐,新鲜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约为1mg/kg,储存条件越差,亚硝酸盐含量越高。烹调后的蔬菜虽然也有亚硝酸盐,但烹调的过程却能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大多数情况下,隔夜菜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并不高,有人从食堂随机抽取了3种不同的烧熟菜品,包括白菜、胡萝卜以及牛肉,分别测试它们在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亚硝酸盐含量。测试结果见下表: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蔬菜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应不高于4mg/kg,由该实验的检测结果可知,抽样检测的三种菜品在三个时间段下4℃冷藏,2天内其亚硝酸盐含量仍然在人体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并未超标。不过,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因为微生物和细菌的污染会大大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
二次加热有禁忌
绿叶蔬菜,如菠菜、芹菜等,经过反复加热后,其中的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长期食用有致癌风险;溏心蛋因为没有完全熟透,可能携带沙门氏菌,即使再次加热也无法完全杀灭;海鲜类食物,如虾、蟹等,二次加热后容易产生组胺,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菌类里的蘑菇放在冰箱中低温保存,第二天加热后,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经常吃二次加热的蘑菇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这样会增加罹患消化系统肿瘤的概率。不建议蘑菇二次加热后继续吃,尽量一次吃完。
反复加热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导致营养缺失。同时,细菌会快速繁殖,使牛奶变质,容易造成腹泻。
银耳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煮熟的银耳汤如果放置时间过久,硝酸盐会分解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会使血液里的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从而破坏人体正常造血功能,影响健康。银耳汤最好现做现喝,不要隔夜。
科学保存剩菜剩饭
食物在室温下放得越久,细菌繁殖越多。趁热把食物放进冰箱,目的就是在细菌大量繁殖之前,尽快把温度降到4℃以下,减少细菌快速繁殖的时间。所以,吃不完的饭菜要提前拨出来,放在保鲜盒里,尽快存放在冰箱。
推荐采用“快速冷却+分类分装”的保存方法。食物出锅后,应在30分钟内将其冷却到60℃以下,接着再放入冰箱冷藏。
需要注意的是,冰箱冷藏的温度要控制在4℃以下,这样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在分装剩菜剩饭时,要使用不同的容器,将叶菜、肉类、主食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冷藏室温度应设在0℃~6℃之间,有利于减缓某些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降低食物中有害细菌过度生长或产生毒素的可能性。
避免剩菜剩饭 健康与节约两不误
要避免过度依赖剩菜剩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减少剩菜剩饭的产生,比如使用小容量的餐具,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食物的分量;根据家庭成员的人数和食量来定制食谱,避免做过多的食物。对于做好的饭菜,如果意识到吃不完,可以先分装冷藏,减少细菌污染。
尽量减少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的保存时间,现吃现买。吃不完的菜提前洗净用保鲜膜包好,可以减少携带的细菌。肉类、海产品等在放入冷冻层前,最好切成小块分装,吃多少取多少,避免因反复冻融加速腐败变质或造成营养素破坏和丢失。
在处理剩菜剩饭时,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如果发现食物有异味、变色或者出现黏液,应立即将其丢弃,千万不要因为舍不得而食用,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此外,还需要提醒大家,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幼儿、老人、孕产妇,以及患慢性病、癌症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群,应尽量避免食用剩饭剩菜。若食用剩饭剩菜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应尽快就近就医。
本文来源:新华社、人民网科普、生命时报、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