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2:44:00
南都讯记者陈秋圆 发自北京 “信用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没有数据的支撑,信用的各项应用场景就难以落地。信用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看信用信息能不能用好、用准、用到位。”4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了下一步在信用信息开发利用方面的考虑,还提到了珠海市在服务粤港澳企业的信用信息跨境流通方面的有益探索。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
他表示,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力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应用,牵头建立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经横向对接46个部门,纵向联通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形成全国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一张网。“这个目的就是联通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他指出,下一步将重点从三方面持续推进信用信息开发利用。
首先,夯实归集共享基础。“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对于一些应用价值较高的数据,重复归集的问题时有发生,加重了数源单位负担,浪费了大量资源,降低了效率,还会影响数据聚合效应的发挥。”李春临表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强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枢纽”功能,统一归集各领域信用信息,开展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效评估,提升信息共享水平。
其次,加大数据治理力度。由于数据标准不同、字段不完整、更新频率不统一、共享方式不一致等原因,简单归集的数据往往并不好用。“我们将着力加强数据的源头治理,完善信用信息标准体系,建立不同的数据主题库,精准满足不同需求,提高数据使用便利性。”他说。
最后,有序推动数据开放流通。数据流动起来,才能最大程度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他介绍,一方面,我们将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根据需求向部门和地方共享信息,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大力推动区域间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信用评价互认和信用奖惩协同,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将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权运营管理办法,依法依规向信用服务机构开放信用信息,有效培育信用市场,发展壮大信用经济。
“此外,我们的企业在‘走出去’和外资企业‘引进来’时,都迫切需要了解交易对手方的信用状况,这就对信用信息跨境流通提出了要求。”李春临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珠海市建立了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聚焦三地企业跨境市场开拓、风险管控、贸易融资等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跨境信用服务。“我们将及时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有序推动信用产品跨境互认,有效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他说。
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网页。
南都记者了解到,随着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港车、澳车北上实现珠海、澳门和香港三地经贸互联互通,频繁的经贸活动和人员交流带来了信用需求的增长。去年11月,正值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由珠海依托“信用珠海”网站创新打造,是全国首个专门面向港澳企业提供多元化跨境信用服务的平台。
据珠海特区报报道,该平台可为港澳企业提供“免费查”珠海市企业信用报告、“授权查”湾区合作版信用报告、“快速查”优质诚信的合作伙伴、“一站式”国际化信用服务超市、共享大湾区信用激励政策、共享跨境信用调解服务资源、拓展推广港澳信用评级服务等七大服务功能,将促进三地商贸交流与金融合作,推动区域信用体系的一体化发展。
以企业信用报告查询功能为例,港澳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免费查询珠海近40万家市场主体的公开版信用报告,核查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有助于港澳企业和珠海企业在经贸往来和商务合作中建立信任关系,有效规避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