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品山海佳肴,悟家国至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6:59:00    

作者:王磊

人间烟火,藏着古往今来的岁月故事;三餐四季,演绎华夏大地的多彩风情。很荣幸,我能以嘉宾身份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推出的大型融媒体美食文化节目《中国美食大会》的录制。这档节目以历史为脉络,以地域为框架,网罗中华美食的精华,借美食味道品味文化内涵,以文化滋养情怀。它不仅展现了非遗美食在现代创新中的独特魅力,更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是如何悄然融入我们的一日三餐,渗透在酸甜苦辣之中。

身边热爱烹饪的朋友常打趣我,作为厨艺近乎零基础的外行人,竟敢有勇气参加《中国美食大会》的录制。我总是笑着回应:“你们做饭的时间再长,难道还能比我吃饭的年头久?”的确,人并非生来就会做饭,却从呱呱坠地起就开始品尝食物。人生的第一口母乳、第一道餐食、第一桌团圆饭,这些都饱含着祖辈和父母的哺育与教养,承载着自神农尝百草时便延续下来的智慧与馈赠。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各地美食因地域物产和烹饪手法的差异而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甜咸口味相互碰撞,香辣滋味彼此交融,无论是山珍海味的奢华,还是清粥小菜的质朴,都是“老祖先严选”与“后来人传承”的结晶,是无数“小家”的独特滋味汇聚成的“大国”风味。

在节目中,《中国美食大会》福建篇的家宴主题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福建一直是我钟爱的旅行目的地。记忆里的福建,有泉州开元寺的悠悠梵音,有南宋沉船遗址的宏大精巧,有鼓浪屿上万国建筑的绚丽彩窗,有永定土楼里客家人的茶香往事,还有中山路骑楼街海蛎煎那令人惊艳、难以忘怀的鲜嫩口感……初次踏上福建这片土地,那种感受就像第一次品尝佛跳墙,山海的馈赠在时光的文火慢炖下相互交融,散发出令人回味悠长的烟火浓香。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我有幸品尝到罗昌琪大厨致敬经典闽菜的“黄鱼胶福寿全”。作为闽菜的代表,“佛跳墙”堪称山珍海味的极致呈现。罗大厨别出心裁地将原本的鱼胶替换成黄鱼胶,熬制出的汤汁金黄浓郁,鲜香四溢,“黄鱼胶福寿全”还有“富贵吉祥”的美好寓意,传递着中式的幸运与祝福。

美食在创新中发展,文化在传承中延续。中华传统美食,不仅是一代代各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合理开发利用物产的技术积累,更是中国人朴实勤劳、勇敢智慧品质的生动体现。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在农耕时代,这样的地理环境并不占优势。但西晋永嘉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后,大量中原人口南迁福建,他们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创造了“山田”模式,向山林要粮食;唐代时,福州、泉州沿海地区开始筑堤围垦,发展盐田经济,向大海要土地;到了宋元时期,福建人口大幅增长,双季稻、占城稻的推广提升了粮食产量,建州北苑茶成为贡茶,泉州、漳州的蔗糖出口远销东南亚、西亚,泉州更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商贸繁荣至极。福建从曾经的“蛮荒之地”发展为“海滨邹鲁”,这部开发史是先民们勇于挑战自然环境的伟大成果。一代代人凭借勤劳的双手打破地理条件的束缚,用持续的创新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让中华民族即便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也能顽强崛起,重回巅峰。

感谢《中国美食大会》在创新美食味道的同时,坚守老味道的精髓,让我们既能品尝到美食的诱人滋味,又能深刻体会到每道美食背后的艰辛与不易。愿我们以文化守护美食初心,传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勤奋耕耘,勇于挑战,用中国味道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作者系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历史教研员)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